close

集集鎮有51年歷史的名窯「添興窯」,配合「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社區工藝扶植計畫」,以「集集陶花朵朵開-集集綠色隧道社區陶藝深耕計畫」提案參加甄選,在全國眾多社區提案競爭下脫穎而出,成為全國十個獲選單位及計畫之一。



該計畫主持人名陶藝家添興窯主人林清河老師說,這個計畫的目的是希望藉著參加研習的社區民眾或對集集陶藝工藝發展關注的陶藝家,把集集陶藝文化帶入每個家庭的生活當中,當他們每天使用或接觸集集陶,久而久之必定會建立深厚的感情,自然而然的就會關懷集集的陶藝文化;進一步將能引導社區陶藝工藝正確有效的發展,以提昇集集綠色隧道社區陶藝地位與競爭力,更能以優質的陶藝文化帶領社區重視精神生活,而導正台灣的社會風氣,並提昇集集陶藝造鎮形象。



13日早上,集集老蛇窯進行開窯,把活動帶到最高潮。將近一個月的研習,每個學員歷經「設計→製坏→裝飾、上釉→裝窯準備薪柴→燒窯…」等繁瑣的工作,在酷熱的天氣考驗下,不但要在大太陽下整理薪柴,還要在密閉悶熱的蛇窯婺佌`,更要在窯溫上千度的窯邊工作,學員都直呼吃不消,可是為了要追求柴燒的極緻美感,每個學員都認為值得。



林清河老師說,現在台灣燒窯技術與設備非常進步,燒窯若是採用「瓦斯窯或電窯」,不但控制容易、燒成率高,工作起來又輕鬆;但是每個作陶的人到最後卻迷上辛苦的柴燒陶,這其中是有一般人無法理解的吸引力,用簡單易懂的解釋,柴燒陶有著中國哲學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內涵,所以吸引真正的行家。為了讓每個學員真正去體驗燒柴窯的辛苦,才能真正去領略柴燒陶「苦盡甘來」的樂趣,所以選擇酷熱的夏季來辦這樣的活動。



3年半以來,每週都遠從新竹來添興窯參加「集集陶藝工藝師養成班」課程的衛生署國家衛生研究院主管的陳瑞蓉小姐說,學習陶藝是自己最快樂的事,林清河老師常說「要把陶藝當事業而不是職業才會做得愉快」,所以學陶藝不能計較成本,不能在乎得失,所以每周來集集都是心甘情願,都覺得是一種享受,這次參加夏季柴燒研習營,更能體會要付出才有收穫,也唯有辛苦付出的收成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就感」。



同樣是「集集陶藝工藝師養成班」的學員班長廖先立說,自己經營超商生意雖然可以糊口,但是總覺得活得不夠精采,3年多前來參加林老師的陶藝班,在老師的深入淺出的教學下,把自己從一個門外漢帶入精采有趣的陶藝生涯,自己也漸有斬獲,除了已經成立個人工作室外,也曾獲得「陶藝新人獎銅牌獎」「國家工藝獎初選入選」,還被選為南投陶藝學會第六屆理事,雖然自己的陶藝生涯才剛開始,但是已確定的是,自己已經找到喜歡的人生方向。



林清河老師又說,相信在台灣工藝研究所的關注與扶植下,集集綠色隧道聚落的「陶藝造鎮」工作會有更上層樓的表現。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泡泡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